C114訊 4月18日消息(趙婷婷)4月16日至18日,以“創(chuàng)新預見6G未來”為主題,由國家6G技術研發(fā)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指導,未來移動通信論壇、紫金山實驗室主辦的2024全球6G技術大會在南京召開。
期間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東南大學教授、紫金山實驗室主任、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尤肖虎接受采訪時表示,6G一方面是對5G性能進行增強,進一步提升移動通信系統能力;另一方面就是擴展邊界,包括通信感知融合,通信和人工智能融合,空天地一體化等新能力與新場景。
尤肖虎指出,6G將會成為能力更為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底座,支撐各行各業(yè)的進一步的數字化轉型。對未來社會的發(fā)展,無論是信息產業(yè),還是社會智能化轉型,都會有非常重要的拉動作用。
“由于6G產業(yè)鏈很長,從基礎器件到天線、基站、網絡、終端,再到到各種各樣的應用APP,利用它的規(guī)模特性和廣泛的輻射特性,對整個信息產業(yè)有著巨大的帶動和拉動作用;另外,智能化轉型需要非常強大的連接加以支撐,需要云側、端側以及邊緣側協同,才能更好地支撐整個社會的智能化轉型。6G將加速全社會智能化轉型。”他說道。
從重量化轉為輕量化 解決未來6G發(fā)展制程工藝問題
尤肖虎表示,我國發(fā)展6G優(yōu)勢十分巨大,通過幾十年的努力,在移動通信產學研用各方面形成了非常完整的協同推進機制,具備了非常強的國際競爭能力,無論是運營商還是設備商,還是科研院所的人才培育與規(guī)模,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,“在6G時代,能夠延續(xù)研發(fā)整體性的優(yōu)勢,這是我們最為珍貴的。”
而與此同時,6G研發(fā)確實面臨著國際環(huán)境的影響。例如,受限于獲取國際上最先進的芯片制程工藝,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無所作為。制程工藝過去的發(fā)展模式是豪放式的,無限制的堆疊晶體管,但目前更需要如何智能化的利用晶體管,通過精細化算法和系統化設計,而不是簡單粗放的依賴制程工藝。在AI的加持下,如果我們可以用14納米甚至7納米的工藝就可以達到原有的5納米、3納米的性能,就能解決國家未來6G發(fā)展制程工藝的問題。
他指出,人工智能和6G的結合是非常熱的研究方向,要找到良好發(fā)展路徑。當前的AGI人工智能主要還是靠大算力進行蠻力計算,但6G的發(fā)展是要可持續(xù)的,ITU關于6G發(fā)展愿景也有明確提及。未來6G的發(fā)展,如何盡可能少消耗電力,盡可能消耗少的算力,還能夠達到6G性能的目標,通過和人工智能的結合,完全是可能實現的。
“可以找到新途徑,把大數據變成小數據,用知識圖譜來獲取知識,只需要一小部分數據。例如,在某個應用中,只有2%的數據是對目標系統優(yōu)化是有用的,其他98%都是沒用的,當然野蠻的操作方法就是把大數據全用上,但實際你只需要用最關鍵的2%就夠了,算力一下就降低了兩個量級。”
尤肖虎最后強調,AI用于6G可以從過去的重量化變成輕量化,而輕量化的模型就可以實現實時特性,它既能滿足6G的發(fā)展的愿景和目標,又有低的能耗,用小算力就能夠達成一個目標,當然還要建立相應的體系。“我們應該努力去探索實現多樣性的算力,然后把它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態(tài),而不是依賴于單一技術或者單一產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