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114訊 8月5日消息(岳明)近日,以"'儀'筑新質生產力'智'引測試新未來"為主題的"第二屆信息通信儀器儀表產業(yè)技術峰會"在成都舉行。本次峰會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信息通信測試儀器儀表專業(yè)委員會主辦,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承辦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寧夏大學前沿科學與技術學部部長機械工程學院院長、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馬玉山在本次峰會發(fā)表了題為《面向智能制造的檢測裝備及應用》的主題演講,他不僅分享了自身在智能制造領域超過20年的豐富實踐與研究經驗,并詳細介紹了智能檢測對于實現智能制造閉環(huán)的重要性及該技術實際落地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(zhàn)。
"智能制造是邁向制造強國的必經之路。"馬玉山指出,"圍繞工業(yè)企業(yè)的五大要素--技術、物料、制造、裝備、管理,怎樣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,通過智能化、網絡化、信息化等等技術手段,最終提高企業(yè)效率與質量,降低企業(yè)成本,最終使企業(yè)獲得更好的效益,這是搞智能制造的根本目的。"
他表示,目前智能制造相對實施的比較多,而智能檢測是智能制造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智能檢測為智能制造技術架構提供眼、耳、鼻的感知能力,同時為企業(yè)提供質量提升、工藝流程、設備健康管理等集成應用落地的能力。沒有智能檢測裝備和技術支撐,智能制造就無法形成一個閉環(huán)。
實際上,無論是在設計研發(fā)環(huán)節(jié)還是生產制造環(huán)節(jié),再或者是產品交付環(huán)節(jié),整個生產業(yè)務流程需要進行大量的檢測。但現實情況是,"目前還沒有實現在線檢測,更談不上智能檢測,在設備異常定位,包括設備的預測性維護以及生產過程的控制等方面,還存在大量的缺失。"
目前智能檢測主要分為檢測裝備、數據分析和決策機制幾個方面。那么,目前智能檢測落地存在哪些問題呢?馬玉山分析稱,這其中主要是在檢測技術產品方案應用推廣,價值實現持續(xù)提升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,檢測技術與設備共享不足,檢測方案和運營落地困難,這些問題影響了檢測應用落地和對制造企業(yè)的賦能效果。
針對這些問題,馬玉山及其團隊提出了智能檢測一體化的解決方案。
其中,針對技術設備的耦合性強、技術創(chuàng)新共享不足,其團隊通過開放解耦,實現了檢測技術創(chuàng)新的共享,技術和設備的解耦;針對檢測方案的適配性差,柔性不足,其團隊通過柔性異構,實現了柔性化的適配,模塊化的部署,低成本的介入;針對應用場景大而全,投入產出比例過高,其團隊通過最小可用原則,從最小場景落地,實現價值閉環(huán);針對檢測分析方面,其團隊通過大數據AI賦能進行深入分析;針對成本過高,其團隊通過云端的集中部署,實現了云端的統一升級,專線專業(yè)高效。
"總的來講,我們通過依托大數據、AI、云、邊、端等技術,實現了檢測技術與設備的開放與解耦,檢測方案柔性適配,為中小微企業(yè)提供低成本、高可靠、易實施,具備智能的在線分析和數據融合能力的智能檢測解決方案。"馬玉山尤其強調了向中小微企業(yè)提供低成本高可靠易實施技術解決方案的重要性,"智能制造、智能檢測需求并非大型企業(yè)所獨有,我們國家有千千萬萬的中小微企業(yè),這些企業(yè)更迫切地需要通過智能制造來改造提升傳統行業(yè),以及通過智能制造來實現企業(yè)的效率與效益的提高。"